-
来宾市耕地保护与绿肥种植引领农业增长
来宾市通过招商引资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在"我为农民护良田"行动中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实现种粮面积和产量连续增长。绿肥生产示范片助推耕地质量提升,2021至2022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一产增加值及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均创近年纪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一、来宾市紧抓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该市坚持以"我为农民护良田"行动为核心,聚焦提升耕地质量以夯实农业根基。绿肥生产被列为关键抓手,如油菜、苕子和紫云英等品种的应用促进土壤肥力提升,有效降低化肥依赖。目前,全市建成绿肥种植示范片32个,面积近3万亩,覆盖多种作物类型,旨在优化农田生态系统。这些举措源自对中央耕地保护政策的响应,确保粮食安全底线稳固不受冲击。地方实践中,强调科技创新与生态循环,带动农民参与规模化种植,为产量增长奠定基础。 二、绿肥生产示范提升粮食综合能力。通过规模种植油菜、苕子及紫云英,来宾市显著增强耕地质量,从而强化粮食生产韧性。示范片分布因地制宜,如山区优先发展苕子,平原聚焦油菜种植,形成差异化推广体系。绿肥作物不仅改善土壤结构,还助力减少农药投入,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在田间管理中,农业部门推广机械化耕作与节水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该模式推动农业由单一产量向质量效益转变,支撑了种粮面积稳定扩张。 三、农业核心指标增幅创近年新高。2021年间,来宾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约320亿元,一产增加值约19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000元,三项指标增幅显著,均超出区内平均水平。随后的2022年一季度,一产增加值继续稳健增长,预计上半年增幅可保持高位。增长原因在于绿肥生产直接提升了耕地肥力,加之农民增收政策普及,确保粮食产量连续上台阶。地方在乡村振兴框架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吸引外来投资注入农产品加工与仓储物流。 四、招商引资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来宾市将引资重点置于技术升级与资源整合,通过引入资本项目如农机装备与数字化设施,强化农业全链条韧性。外来资金推动绿肥示范片规模扩展,并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展望未来,当地计划拓展绿肥种植覆盖率及深加工产业链,以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为核心目标,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可持续推进。此举将惠及更多农户收入稳步攀升,实现农业与生态和谐共赢。
2025-07-02
-
来宾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满意度稳居全区前列
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大行动以来,来宾市围绕“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争创一流”目标,出台系列改革创新措施,有效释放市场活力,显著降低企业经营成本。2020年,来宾市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达97.69分,位居全区第二,招商引资吸引力持续增强,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构建系统政策体系,夯实营商环境基础。来宾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先后出台覆盖企业开办、项目审批、要素保障、市场监管等关键环节的改革方案,形成“1+N”政策体系。通过定期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动态调整政策措施,确保改革精准对接企业诉求,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制度保障。 (二)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提升办事便利度。来宾市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在企业开办领域,推行“一窗通办”“并联审批”模式,整合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部门业务,简化登记流程,压缩办理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建立联合审批机制,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将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压缩。同时,推广“不见面审批”服务,通过线上平台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占比持续提升,企业办事“少跑腿、好办事”成为常态。 (三)着力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发展动能。来宾市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减税降费政策,通过政策宣讲、上门辅导等方式,确保企业应享尽享税费优惠。在融资服务上,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创新推出“信易贷”“科创贷”等金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要素保障方面,优化水、电、气等公共服务报装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和线上报装,减少企业接入成本。此外,通过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切实为企业减轻经营负担。 (四)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激发主体活力。来宾市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全面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 (五)创新企业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来宾市建立“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机制,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专班服务,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政策解读会,畅通企业意见反馈渠道。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线,建立问题快速响应和限时办结机制,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及时解决。通过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活动,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让企业感受到服务温度。 (六)强化改革成效巩固,推动持续提升。来宾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长期任务,建立改革成效评估和跟踪问效机制,定期对改革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注重总结推广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将行之有效的举措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加强营商环境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来宾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6-30
-
党建引领来宾农村电商规模突破20亿元
来宾市商务局联合兴宾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党支部组建商贸流通行业党建联盟,以“党企融合、资源共享、互助共赢”党建格局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建成覆盖市、县、乡、村的电商服务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3年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20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党建联盟凝聚发展合力。来宾市商贸流通行业党建联盟通过支部联建、资源整合,构建起党建引领电商发展的组织体系。联盟成员单位涵盖电商园区、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等,通过开展政策宣讲、业务培训、融资对接等共建活动,为农村电商主体提供全方位支持。党组织在企业间搭建合作桥梁,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推动形成“党建+电商”协同发展模式,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二)基础设施完善服务网络。来宾市持续推进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层次电商服务体系。建成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孵化基地及电子商务产业园,为电商企业提供创业孵化、运营指导等服务;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实现重点县域覆盖,提升农产品仓储、分拣、配送效率;乡级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网点延伸至农村基层,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电商服务,有效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三)产业升级驱动规模增长。依托电商服务体系和党建联盟资源整合优势,来宾市农村电商产业加快升级。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电商平台、运营服务商等落户,培育本土电商企业和网红品牌,推动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电商渠道的拓宽带动农产品上行规模扩大,同时促进工业品下行便利化,形成双向流通格局。2023年,来宾市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20亿元,电商已成为连接农村与市场的重要纽带,在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6-30
-
铁皮石斛铺就来宾库区移民增收路
来宾市聚焦库区移民发展需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铁皮石斛种植特色项目,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水库及易地移民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推动产业落地,同步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老乡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开展技能培训,2023年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带动库区移民稳定增收,搬迁群众生活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一)特色产业精准引进,筑牢增收产业根基。来宾市水库移民系统针对库区移民搬迁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问题,立足当地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优势,将招商引资与产业扶持相结合,引进铁皮石斛种植特色项目。通过考察论证,铁皮石斛具有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适合在来宾市水库周边及移民安置区推广。2023年,来宾市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水库区域规划建设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基地,配套建设灌溉、温控等基础设施,由引进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服务,形成“企业+基地+移民”的合作模式。移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入,同时可参与基地种植、管护等工作获取务工报酬,实现“一地双收”。示范基地的建设不仅为移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还为后续产业延伸奠定了基础。 (二)技能培训赋能提升,激活内生发展动力。为推动铁皮石斛产业从种植向深加工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宾市水库移民局联合相关部门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老乡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开展石斛枫斗制作培训班。2023年,培训班围绕铁皮石斛采收、清洗、烘焙、卷曲等枫斗制作关键技术开展教学,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操指导,重点面向搬迁群众中的劳动力群体,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通过系统培训,移民掌握了枫斗制作技能,部分学员在培训后进入企业深加工车间就业,部分则利用所学技术自主开展小规模加工。技能培训不仅提升了移民的就业竞争力,还推动了产业链条延伸,让移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三)保障体系全面完善,夯实稳定增收基础。来宾市在推进特色产业带动增收的同时,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工作,为移民安心发展产业提供支撑。2023年,来宾市实现水库移民搬迁群众子女全部就近入学,配套建设的学校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得到加强,保障移民子女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搬迁群众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安置区社区卫生室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和药品,移民可就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减轻医疗负担;社会事务办理实现就近化,安置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涵盖社保、民政等多项服务,方便移民办理日常事务;1万多套安置住房全部颁发不动产权证,明确移民住房产权,让移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完善的保障体系解决了移民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
2025-06-3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